市政府网站 | 市政协网站 实时天气: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建平——学前教育是民生大事
日期:2020-11-03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从小处看,决定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殷切期望;从大处讲,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接班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围绕学前教育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目的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人大职能,查找短板不足,回应百姓关切,支持政府工作,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落实,促进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改善民生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不断扩大普惠优质资源,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115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94.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4.32%,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了50.03%,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成绩值得肯定。但我市学前教育基础差、底子薄,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分布不均;城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比较突出;监管不够到位,公办幼儿园存在班额超标现象,民办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移交落实不到位;学前教育队伍建设滞后,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短缺、专业化水平不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岗位吸引力不强、保教力量不足,问题更需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各级人大要加大监督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问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要提高站位,把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并把“幼有所育”放到了“七有”重大民生问题之首。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制定学前教育方面的文件。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学前教育法作为一类立法项目列入五年立法规划,拟在任期内提请审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悉心关注,克强总理的部署要求,以及全国人大对学前教育立法的深思熟虑,足以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极其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二要扩充资源,补齐短板。面对“二孩”政策、城镇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预计未来3年我市适龄幼儿将增加4万多,学位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要着力解决幼儿园数量少、学位缺这一最大短板问题。一要抓小区配建挖潜量。要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为抓手,发改、教育、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联动发力,对我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再排摸、再分类,摸清底数,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特别是要坚持“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尽快研究解决小区规划不到位、配建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要抓社会兴办扩增量。民办幼儿园是扩充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力量。要把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作为解决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不平衡的关键举措,紧盯公益普惠目标,制定更加合理的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租金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降低高收费民办园比例,切实让普惠性民办园成为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坚实力量。同时,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缓解适龄幼儿入园压力。三要抓项目争取提质量。要深入研究和对接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选准方向,确定重点,积极主动对上争取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和扶持项目,大力改善我市各类幼儿园办学条件,增加幼儿园数量,提高整体办学质量,让适龄儿童不仅“有园上”,更要“上好园”。

三要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目前,我市学前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幼儿园审批未严格落实“先证后照”制度,有些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大班额”现象,有些幼儿园师资水平低,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大力气来规范。一要注重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机制,从源头监管、过程监管、安全监管入手,强化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卫生保健、教具配备等方面的质量评估和动态监管,对办园行为不规范、条件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同时,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基本信息备案和公示制度,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向社会公布教职工配备、收费标准、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各学前教育机构提升办园水平。二要注重队伍建设。当前我们还存在幼儿教师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临聘人员待遇低等一些问题,特别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普遍达不到“两教一保”的要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技能,把好入口关、师能关、师德关,打造师德高尚、热爱幼教、资质合格,具有职业情怀的幼儿教师队伍。三要注重保教结合。我市部分民办幼儿园重教轻保的现象突出,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保教内容涉及小学课程,这与家长想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有关系,也是幼儿园吸引生源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方式。这样做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保教工作,建立健全教研体系,加强专业指导,规范“学什么”“教什么”,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从源头上保证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

四要强化保障,凝聚合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组织保障。“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在学前教育方面经费投入还不足、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工作合力还没有形成。下一步,要在强化保障上出实招、用实劲。一要强化政策保障。政策释放的是红利,指引的是方向。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培养、普惠性民办园壮大、资金投入、幼儿园监管等,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制定务实管用、指导有力、真正惠民的政策制度,形成我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政策体系。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近四年我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左右,还没有达到8%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根据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改善办园条件等现实需求,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和比例,合理确定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要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使用评估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强化组织保障。学前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要健全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研究部署、督促落实,切实解决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让相关部门知道职责是什么,应该干什么,切实形成部门间的强大合力。发改、财政、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主动担当,做好各自应该做的事情。

五要敢于突破,善于创新。破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难题,创新是关键一步。一要突出理念创新。中央《若干规定》既对公办园提出了要求,又对普惠园提出了要求,二者相比较,我认为,《若干意见》强调的不是公办多了好还是民办多了好的问题,而是普惠共享、教育公平的问题。因此,我们评价学前教育,关注点不应放在“公办还是民办”上,而要把目光放在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上。要以方便学生入学、接受优质教育为前提,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收费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大力发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让人民群众通过切身感受,体会“公办民办一样好”的共享理念。二要突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健全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机制、办学体制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鼓励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社会捐助等多种办园形式,实现学前教育办学多元化。同时,要积极探索结对帮扶、举办分园、委托管理、捆绑发展等办园模式,让教育理念新、办学层次高、师资力量强的幼儿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示范引导和实践指导。三要突出管理创新。近日,教育部已公开征求学前教育法草案意见,我们要密切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动态,深入思考谋划我市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障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是民生大事,绝不是小事。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前介入,精心谋划,把事关祖国未来的学前教育办实办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