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网站 | 市政协网站 实时天气: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平——领会的要义是落实
日期:2021-12-02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今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谨以此文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倡导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十一个坚持”为核心要义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起点,地方立法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延伸和补充。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义是落实。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具体工作中,就是把握好“六个环节”抓落实。

一、立法选题要科学精准。科学精准选题是做好立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要按照设区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立法权限,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现实需求,征求立法建议,制定立法计划,明确地方立法工作的“施工图”“任务书”,实现由过去的“等米下锅”改变为现在的“点菜上桌”,特别将党委明确要求、群众反映强烈、立法条件成熟的项目优先列入立法规划计划,确保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在“刀刃”上。一要紧扣党委决策部署选题。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自觉对标对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来确定立法项目,确保党委重大决策和意图通过立法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共同意志,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正确贯彻实施。比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我们将《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及时提上立法日程起草、审议,该部法规已于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沿黄九省首部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二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选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聚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研究分析地方发展的形势、趋势和方向,找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紧盯振兴“兰州制造”、黄河生态保护、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点领域确定立法项目,充实立法项目库,使地方立法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匹配。比如,我们根据兰州安全形势,今年启动了《兰州城市安全发展条例》立法,目前除了深圳组织城市安全立法外,其他地区基本还没有。三要紧扣人民群众期盼选题。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向群众征求立法项目意见,回应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立法工作的期盼和需求确定立法项目,通过地方立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

二、立法调研要深入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开展立法调研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要通过立法调研,弄清楚、搞明白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需要规范解决的核心、重点问题。一是民主立法要聚民智。民主立法突出了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坚持以民为本的立法取向,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发挥人大代表、立法基地和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扩大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在地方法规制度设计中,让立法的源头深深扎根于民意的土壤,保证立法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比如,我们每件法规征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都在200条以上,《兰州市出租车条例》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超过3000条。二是科学立法要建机制。科学立法体现了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推进科学立法,既要有正确的立法理念,也要有立法体制机制上的保障。要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咨询、评估、协调、审议等工作机制,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倾向化。三是依法立法要真管用。依法立法强调了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要遵循“不抵触”“无授权不立法”的原则,研判制定的地方法规是否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立法,是否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落实上位法禁止性规定,做到不缺项、漏项。要注重“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由系统性向专项性转变,抓重点、抓要害、抓问题,做到有几条立几条、成熟几条就立几条、管用几条制定几条,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三、立法论证要广泛全面。立法论证是有效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重点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合宪性、合法性、操作性等进行论证。一要放眼于面。认真对照宪法、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充分论证、综合考量当前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合法性,确保所立的法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意愿,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杜绝与上位法相抵触、立法放水、降低标准、管控不严等情形,避免影响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效果。二要关注于线。紧盯所立法规涉及的行业领域、行业体系来充分论证,是否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所涉及的体制性矛盾是否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所提出的对策是否存在利益化倾向等,避免破坏原有的行业秩序,切实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定化”的现象。三要聚焦于点。聚焦所立的地方性法规要解决的问题来充分论证立法的效益,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立法的形式、体例和内容安排,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确保能具体的尽量具体,能明确的尽量明确,使法规条文明确、具体、精准,实现地方立法效益最大化。比如,我们制定《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时,邀请了养犬人士、社会公众等,对犬只防疫、处置等条款广泛论证,让各方充分表达诉求、达成共识。

四、法规起草要务实管用。法规草案起草是立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法规质量和立法进程。地方人大发挥立法主导权,要从法规起草上下功夫。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及时向党委请示地方法规草案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把党的意志和主张充分体现到法规之中,确保党领导立法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比如,我们在制定《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过程中,按照市委常委会要求,责成相关部门对法规草案重新起草,该条例经过三次审议后表决通过。二要维护法制统一。不抵触原则是我国地方立法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循不抵触原则,凡有上位法的,必须与上位法保持高度一致,没有上位法的,必须与党中央方针政策相一致,实现以法律法规的统一性维护法治的权威性。三要体现地方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定法规条款,善于通过“小切口”解决本地突出的而中央立法没有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制定真正具有鲜明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法规。把上位法的一般规定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准确体现兰州的特殊性、差异性,将本地实践中首创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

五、法规审议要合宪合理。法规审议直接决定着法规的质量。要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充分发挥立法咨询专家指导、法制委员会把关、常委会会议审议作用,保证地方法规符合宪法精神和法律规定,符合伦理规范和世故人情。一要发挥立法咨询专家指导作用。建立健全立法专家参与立法工作的机制,通过召开立法专家听证会、咨询会等方式,发挥立法咨询专家熟悉法律、精通专业的优势和特长,为立法工作中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者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重要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和各方面智慧,使制定出台的法规条款更加明确具体、科学严谨、务实管用。比如,我们聘请了35名立法咨询专家,设立了13个立法联系点、5个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凡立法必请立法咨询专家到会发表意见,凡立法必征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二要发挥好法制委员会把关作用。坚持权利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每一件法规审议时都要召开法委会,充分收集对相关法规草案的意见,特别是对听证会、论证会上提出的意见以及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对法规内容的合法性、公正性及法规的技术性、规范性进行把关,提出修改建议、审查意见。三要发挥常委会会议审议作用。坚持立法为民宗旨和时间服从质量原则,通过常委会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的形式,开展重点法规审议前解读和说明,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了解法规草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等,围绕“一审重点对法规草案体例、框架、结构和焦点问题审议,二审重点对条文逐条逐句审议,三审重点对吸纳公众意见情况审议”的模式,研究提出高质量、有分量的修改建议。

六、法规实施要严格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严格法规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一要注重普法宣传,引导全民守法。把普法宣传作为严格法律实施的基础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法规解读释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二要注重责任落实,做到严格执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依法履行法律明确的法定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坚决捍卫法律权威,严守法定权责边界,规范文明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切实用法治的力量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三要注重实施效果,提升法规质效。每年选择3-4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地方发展大局的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发现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督促整改、总结经验、完善提高,防止权力越位、缺位和错位,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把立法后评估作为检验法规实施效果的重要举措,健全完善立法后评估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实施三年以上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评估,为法规修改提供科学依据,使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治理效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