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红古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全省率先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开启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序幕,打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场景,以基层治理的“小切口”托起了民生福祉“大场景”。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制度优先,下好谋划“先手棋”。为了健全基层人大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区委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角度出发,统筹谋划、指导建立了“1+1+5”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引领,出台《关于建立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从主要任务、运行机制、重点举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了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正确政治方向。建立健全机制,街道制定了《关于建立议政代表会制度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街道议政代表会议事规则》《街道议政代表工作职责》等“一规则四制度”,建立了“一月一学习、一季度一调研、半年一大会”工作机制,确保议政代表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精心组织实施,通过民主推荐、审查协商、审议决定、公示聘任,产生了以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居民代表等人员为主的议政代表141名,并召开第一届议政代表大会,正式开启了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运行,拓展了人大职责,延伸了工作内容,让议政代表与人大代表履职结合起来,共同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接待群众等工作。 (二)注重桥梁搭建,畅通民意表达“大通道”。为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履职搭建有效平台,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议政代表、议政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述职评议等多种形式,架起了听民声、汇民智、解民难的群众“连心桥”,确保街道在决策、执行、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联系群众“心连心”,议政代表利用发放“为民服务连心卡”,深入开展宣讲一次政策、召开一次座谈会、收集一批意见建议、办好一件群众实事的“四个一”活动,宣传政策50多场,召开群众座谈会70余次,收集群众建议100多条,办理实事50多件。“别看这张卡片小,遇到困难用它,想提意见用它,解决矛盾还是用它。”在红古区第一家属院,今年77岁的张庆柯老人手里拿着统一印发的“连心卡”笑呵呵地说,言语中充满了对连心卡的赞许,眼神中尽是对议政代表的肯定。服务群众“面对面”,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置议政代表联系点,在社区设立议政代表联络岗,人民群众随时随地找议政代表,议政代表随时随地协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振兴社区居民反映,“步行到北区农贸市场需要穿过海岗公路,该条道路车流量大、大型货车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要修座人行天桥,居民去早市买菜买水果就不存在安全隐患了。”议政代表收到建议后,立即向街道和相关部门反映,经过多方协调沟通商榷,在北区农贸市场附近修建了人行天桥,为周边居民的早市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解决问题“实打实”,华龙街道议政代表提出“三不管小区无人管理,居住环境脏乱差,群众投诉率较高,建议改善居住环境。”华龙街道人大工委立即将《关于“三不管”小区治理相关问题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转交相关方面办理,促使“三不管”小区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红古区煤电一小区属于多层老旧楼院,居住者大部分为企业退休矿工或家属,多年来,一些楼层较高的居民上下楼十分不便。街道议政代表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华龙街道议政代表会上对安装电梯事宜进行集体商量,与区上相关部门经过多次沟通衔接后,最终为这个修建多年的老旧楼院加装了8部电梯……街道议政代表将一件件实事办的有声有色、有质有量,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三)积极探索创新,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结合“田字格”基层治理体系,建立议政代表履职平台,丰富议政代表履职载体,把听取民意和议政监督的触角延伸到街道工作各方面。打造“听事”平台,建成3个议政代表之家、18个议政代表联络站、多个议政代表联络点。议政代表全部进家进站进网格,把“听事”的触角延伸到街道的神经末梢,推动代表“网上”履职,“格内”尽责。拓展“议事”平台,实行“议政代表+人民调解员、议政代表+律师”等“议政代表+”工作模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使社区治理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到“共同奔赴”的转变。复兴社区煤电二小区因为停车费问题,居民与物业公司长期存在矛盾纠纷,经常出现业主拒交停车费、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等事件,街道议政代表在了解到情况后,向社区献计出力,主动投身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与物业公司一道协商化解矛盾,形成了互相监督、共同管理小区的和谐氛围,有效化解长期以来的矛盾纠纷。用好“评事”平台,街道组织议政代表调研走访、现场视察、座谈交流,把建议办理拓展到产业上、项目中、商圈里,协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根据议政代表关于开放红古区文体中心和两河口生态公园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方联系协调,最终实现了这两处体育场地的开放。“因为这些场地的开放,群众的活动场所多了,健身路径丰富了,幸福指数也就提高了。” 二、取得成效 一是基层民主渠道拓的更宽。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弥补了街道本级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空白,议政代表通过“15分钟说事圈”“相约星期五”“有事大家说”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移动”等方式,多角色全方位参与基层治理,通过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听取民意更精准,联系群众更广泛,意见建议收集更多,让基层民主更广泛、更真实、更管用。 二是基层居民自治效能更高。议政代表利用“进项目、进商圈、进社区、进网格”等方式,联合开展重点项目督办、消防安全演练、小区综合治理、爱心义诊送健康等活动,邀请退休老党员、老年大学学员成立“老书记工作室”,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更高,一些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细胞”。议政代表包莲莲深切感受到,议政代表是基层治理的胳膊和腿,是眼睛和耳朵,是社区治理的宣传员、信息员、协调员、服务员、监督员。议政代表就在群众身边,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茶余饭后,时时能见到,事事能沟通,参政议政更有人情味、烟火味。 三是群众意见听取办理更准。议政代表建议办理的成效关乎群众期盼能否落地。通过建立全闭环意见建议办理机制,结合“一亲三心”等活动,以“轮值式候访”“流动式接访”“点单式约访”和“亲情式走访”的方式,议政代表收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事务、食品安全的意见建议49条,以听取工作通报、督办意见建议的形式,督促各部门知民意、解民忧,推动华龙街道龙兴社区办公阵地搬迁、老旧楼院升级改造、城乡结合部供水设施改造等一批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体会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重要保证。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主动向区委请示汇报,参与筹备、运行各个环节,在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中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街道人大工委争取党工委支持,建立完善职责分明、指导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确保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顺利推行。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重要途径。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是基层民主实践的创新拓展。各街道结合实际需要,在议政代表构成、运行机制、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有效拓展了听取民意的渠道和监督体系的完善,使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成为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是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关键所在。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是基层议事协商的载体,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区人大常委会强化统筹协调,将议政平台打造与街道的相关工作贯通协同,将议政代表的服务管理与驻辖区代表服务管理融合开展,将议政代表工作和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工作同步进行,建立起了民主协商和多元参与机制,有效构建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